[转摘]Firefox技术与应用指南
2008-01-25 by yixuan
看到一篇关于firefox的文章,记录一下,免得以后再查找。
不过下面的网址也可能是摘抄自其它地方,文章中没有说明,只能记录我摘自的地方了。
目前,使用firefox最大的问题便是太耗内存,没有开几个页面,就废了100多M内存,用green browser感觉内存耗费没有那么厉害。
—————————————————
摘自:http://bbs.pcpro.com.cn/archiver/tid-16324.html
[继续]
Firefox技术与应用指南
在PC软件二十余年历史中,浏览器的发展可谓是微软垄断格局形成的最佳见证。作为开拓者,Netscape曾经是该领域的绝对主宰,但当微软的IE浏览器
采取免费捆绑的策略之后,Netscape江河日下,最终彻底丢掉了整个市场,IE取得绝对的垄断地位。然而,这种格局产生了无穷的后患:一方面,微软彻
底丧失了对IE进行技术改进的动力,你会发现,6.0版本同5.0版本用起来没有什么不同,而且在2001年10月推出6.0之后,微软便没有对IE进行
过重大更新。在它的计划表上,IE
7.0要等到2006年的Longhorn系统中才会出现。可在今天,IE所提供的功能已经极其落伍了,没有标签浏览功能、打开多个网页时非常占用资源、
不支持网页广告过滤,倘若你没有为Windows
XP安装SP2或者使用其它版本的Windows,打开网页时层出不穷的弹出广告会让你烦不胜烦。更糟糕的是,IE的安全漏洞一个接着一个无休无止,非常
容易遭受病毒或恶意代码的攻击。无论从哪方面看,IE都是一个糟糕透顶、非常落伍的浏览器,许多消费者都不得不选择基于IE内核的第三方浏览器版本,如
Maxthon、Greenbrower、腾讯TT等等,尽管在操作界面和人性化上大有改善,但安全性差、容易受攻击的缺陷没有任何改观。另一方面,IE
垄断了市场造成事实标准,业界公认的W3C标准反被视作无物,互联网内容格式为微软所劫持,IE彻头彻尾成为阻碍其它操作平台发展的绊脚石。
Oprea曾经是IE之外的主要选择之一,这款浏览器尽管功能强大、速度也很快,但它对于“IE优化”的网页无可奈何,用户群体也少得可怜。最终,来自于
开源阵营的Mozilla
Firefox成为IE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Firefox实际上是在Netscape基础上发展而来,具有程序精简高效、可定制性强、安全性高等优点,
网页兼容性也十分出色。从2004年初开始,Firefox
0.X版本开始在小范围内得到流行,尽管当时它还很不成熟,许多模块设计在各版本中摇摆不定,但凭借高效率、可定制性强的优点吸引了不少忠实用户。而随着
版本的不断更新,Firefox用户群体也与日俱增。Firefox的真正质变期发生在2004年11月份推出1.0版之后,产品稳定成熟、安全性出色,
相对于IE的优点一览无遗,许多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纷纷抛弃IE转投Firefox门下。为了推广这个伟大的浏览器产品,Mozilla基金会甚至通过
募捐的方法在《纽约时报》上投放整版的宣传广告,Firefox的用户数量以惊人的速度提升,在短短两个月之内,Firefox的下载量就突破2000万
次,并以每天21-27万次的速度在逐日递增。Firefox的空前成功让外界第一次感受到开源社会的强大力量,在它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个富有生命力、
高忠诚度的软件开发协作模式,正因为如此,Firefox被广泛认为是开源协作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伟大成就。
Firefox的技术优势
我们有足够多的理由抛弃IE、使用Firefox浏览器,不过最关键的四大理由应该是Firefox具有更高安全性、更出色的使用体验、支持公开标准和跨平台特性。
更高的安全性
安全性差可以说是IE最大的缺陷。相信绝大多数使用IE的用户都有过类似的经验:不慎进入一个隐藏有恶意代码的站点,结果你的系统会被自动安装许多莫名其
妙的软件或秘密种下多个恶意进程。这些软件和进程可能耗尽你的系统资源,让你根本无法正常操作,或者作为间谍程序窥探你的机密信息,如各类密码、私人档
案、网上银行/信用卡的帐号和密码等等。可能你会发现,自己的邮箱、即时通讯工具的帐号、在线游戏的道具一夜之间换了主人,更严重的是,一些技术高超的入
侵者可以借此窃取你银行帐号里的存款,这无疑将让你蒙受惨重的损失。所有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IE浏览器所存在的大量安全漏洞。
要向大家清楚解释IE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我们就有必要简单回溯Netscape同IE激烈冲突的历史。当时,Netscape为了彻底击退IE的挑
战,创建了自己的一套API并将它开放出来,这样,任何一个程序员都可以通过这个API为Netscape编写不同的Plug-in插件,
Netscape的功能由此获得大幅增强。在开放API的同时,Netscape也率先支持SUN的Java语言,Java的平台无关性让
Netscape灵感突发,由此提出“Netscape
ONE”平台的构想。这个构想的核心内容是,将Netscape发展为一套强大的操作平台而不仅仅是某个操作系统上的浏览器软件,这样不管是在
Windows、Mac或者是UNIX环境下,借助Netscape访问互联网都没有分别。
显然,微软公司极度不愿意看到Netscape的构想获得成功,这不仅仅关系到浏览器市场,更有可能让Windows系统被后台化、失去对用户习惯的直接
掌控。为了打击Netscape,微软想出了将IE与操作系统整合的主意,开发出所谓的“ActiveX”来对抗Netscape+Java给它带来的威
胁。后来的结果众人皆知,IE将Netscape彻底逼出了市场。然而,用户最终要为微软的这个举动付出高昂的代价。ActiveX将操作系统与网页浏览
器紧紧联结在一起,理论上说,只要找出 ActiveX存在的漏洞,黑客们很容易便可编写出一些带有恶意代码的ActiveX
网页,当用户使用IE访问这些网页时,系统的大门也就洞开无遗,你的计算机将赤裸裸暴露在黑客面前。不幸的是,匆匆出炉的ActiveX果然极不完善,存
在大量的安全漏洞,当由此导致的系统遭攻击事件频频发生时,微软想将它收回也已来不及了—ActiveX存在各个版本的Windows系统、IE浏览器和
Outlook
Express邮件客户端,后两者成为Windows遭受恶意代码和病毒攻击的重灾区。微软唯一能想出的办法就是不停地发布Service
Pack,修补完一个漏洞后又有新的漏洞,补丁程序本身也可能存在漏洞。总之,这就好比是一个不停漏水的木桶。在外界对Windows糟糕的安全性一片指
责之后,微软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它们将Windows XP
SP2补丁程序的目标全力放在提高安全性方面,收到的成效还是比较明显的。可是没多久,新的严重漏洞又出现了。
IE与操作系统整合让微软夺取了市场,但凭心而论,我们并没有因此感受到更好的浏览体验,ActiveX技术的唯一用处就是帮助微软打败
Netscape,但它后患无穷。很不幸,Longhorn系统也将采用ActiveX,IE的安全漏洞将无法获得根本改观。相比之下,Firefox完
全没有类似的问题,它与操作系统相互独立,即便未来与Gnome整合也只是停留在应用层面。既然恶意代码专门为IE量身订做,Firefox自然对此免
疫。反对者认为这并非是Firefox安全性高,而是用户少、没有黑客愿意攻击,倘若用户群体大幅增加,照样会成为黑客破坏的目标。这样的担心其实纯属多
余,Firefox并没有同Windows操作系统整合,黑客们最多只能破坏Firefox浏览器本身,无法获得对系统的操作权限。再者,开源阵营对待安
全漏洞的态度一向非常积极,Firefox的主力开发者Ben
Goodger表示,“Firefox采用开源社团的开发模式,只要发现程序中的隐患,立刻会有无数人抢着修补”,黑客们也许来不及出手漏洞就补上了,遭
受侵害的概率微乎其微。
更出色的使用体验
许多初次使用Firefox的用户,都会感受到它的高速度,无论是开始时的速度、下载网页、显示图像的速度,都明显快过IE。如果你觉得不可思议,我们建
议你分别用Firefox和IE访问一些带有很多图片的站点(比如Google的图像搜索功能),可以直观感受到Firefox与IE载入页面的速度差
别。如果你想要Firefox更快一些,还可以通过一些参数配置让Firefox支持多渠道功能,也就是在打开网页时启动多个传输管道,原理类似
Flashget/网络蚂蚁等多线程下载工具,如果打开的页面也能支持这项功能,你便会发现页面载入速度将明显加快。
除了高速度,人性化功能也让Firefox增色不少。我们知道,IE只能单窗口浏览,访问几个网页就必须同时打开几个IE程序,而IE窗口开得越多、系统
资源的占用率就越高,系统速度将明显减慢。基于IE核心的Maxthon(之前名称为MYIE2)浏览器之所以大受欢迎,很大程度上是它可以支持“标签浏
览(Tab
Browsing)”功能,允许在只开一个程序的条件下实现多个网页的浏览,不同页面通过浏览器的“标签功能”进行切换。在这方面,Netscape
6.0应该算是创史者,Firefox延续了该项特性且可借助扩展插件进行增强,例如,在Firefox窗口中按下Ctrl-T复合键,你便可以打开一个
新的分页;用鼠标中键点击网页中的链接,对应的页面便会在一个新分页中开启。如果安装上相关扩展插件,标签浏览功能可变得更加方便顺手,且可根据个人习惯
进行定制。抛开资源占用不谈,Firefox的可管理性也大大优于IE。如果开启多个页面,数量众多的IE窗口会密密麻麻挤在任务栏,或被自动分组而难以
查找,而Firefox的标签功能让各个页面排列一目了然,用户可以迅速找到页面位置单击激活。基本上,一旦你体会到Firefox这些好处,再回过头来
使用IE,多半会觉得非常痛苦。
对硬件系统要求较低是Firefox的第三个主要优点,标签浏览特性让Firefox打开新页面时对资源占用率很低,倘若你的计算机系统已经很久没有重
装,或者内存容量不够大,且喜欢同时打开十几个窗口并列浏览,使用IE绝对会让你的系统慢如蜗牛。而改用Firefox的话,情况可获得相当明显的改善,
你会觉得自己的电脑宛如恢复青春一般。与其花钱升级硬件让IE能跑得快些,不如考虑改用Firefox,它不仅更好用而且完全免费。
重新夺回网页标准
IE专门针对Windows平台(也有Mac版本,但非主力),如果你打算这辈子都使用Windows,那么也许感受不到支持公开标准的Firefox会
有什么好处。不过,下一个30年最热门的话题肯定不再是Windows,获得广泛支持的Linux也许会更加热门,如果你计划在未来某一天彻底告别
Windows,那么务必需要了解IE与Firefox在遵循标准方面的差异,在这之前,我们有必要向大家阐述掌握标准权的利害关系。
不管对哪一个领域,“标准”的重要性都相当于一座大楼的地基。举个例子,DVD播放机和DVD光盘大家都很熟悉,他们所遵循的都是同一个标准,因此可以实
现互相兼容,不管是哪家公司生产的DVD播放机,它们都可以兼容所有的DVD光盘。同理,不论哪家公司制造的DVD光盘,也都能被任意一个DVD播放机所
读取。掌握了标准所有权,就意味着其它企业必须按照标准所有者的意志办事,由此形成一个金字塔结构的产业格局。这样,标准所有者可以向下游企业收取专利
费,或者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来打击竞争对手。不过,标准并不总是掌握在某一家厂商或某一个利益团体手中,对于一些全世界广泛通行的关键领域,业界厂商往往会
在某一机构协调下共同制定出公有的标准,大家共同、免费使用这套标准,也共同将它推向前进,这方面的例子有DDR/DDR2内存、OpenGL
API、以太网、无线网络、W3C万维网协议等等,其中与浏览器相关的就是W3C协议。
W3C(国际万维网标准机构,[url]http://www.w3c.org[/url])是互联网内容格式的标准制定机构,它所定义的各项内容标准都
是公开、免费、且获得整个产业界的认可。如果严格遵循W3C标准,所有网站都可以在任意一个互联网浏览器中正常显示。理论上说,在这套标准的定义之下,不
管哪一个浏览器在显示网页时效果不会有本质性的差别。然而,这正是纷争的起源。当年微软凭借IE获得绝对垄断地位后,不失时机远离了W3C标准,并定义出
自己的一套规则,微软的ASP语言及其它相关的开发工具都采用自己的规则,而为了保持对IE的兼容性,网站开发者自然向IE作了倾斜—最糟糕的事情出现,
严格遵循W3C标准的浏览器根本无法正常显示出遵循微软规则的网站页面,而只有IE能够正常显示。于是乎,IE就这样取代W3C成为事实上的互联网标准,
网站开发者在开始工作前首先考虑到的是IE而非W3C,最终微软牢牢控制了浏览器市场,Netscape、Opera、Mozilla通通都倒了大霉,苹
果的Safari也未能幸免于难,Linux、Mac等操作系统也受了牵连。在用户眼中,无法正常显示页面的浏览器肯定都不符合标准,只有IE才是最正确
的—真相恰恰相反,除IE外的所有浏览器都严格遵循W3C,只有IE不是。当W3C后来推出PNG、CSS
2、CSS3等新标准时,IE一直熟视无睹,这让许多网页设计者都大为光火。话又说回来,微软能够做到掌控页面标准,将W3C视若无物都是用户们的功劳,
当年大家一古脑转投IE门下,让它成功垄断了市场,造成的一系列苦果最终还是由用户来承担。
这种情况并不会无限制蔓延下去,随着Linux为核心的自由阵营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开始觉醒了,微软劫持W3C标准的做法令整个IT业界为之愤慨。
凭借过硬的素质,Firefox在极短时间内赢得超过大量用户的认可,也促进了业界对网页标准反省,许多大型网站和新出现的网站都重新使用符合W3C标准
的程序代码,一些原本使用“IE优化”代码的站点也逐渐改写使之符合W3C标准,如此一来,网页在各个浏览器中都可以正常显示,IE与其它第三方浏览器之
间的不平等鸿沟逐渐被填平。可以这么说,尽管IE地位依然牢不可破,但“IE优化”的时代已宣告终结,互联网重新回归到W3C标准主导的时代。这样一来,
无论IE、Firefox还是其它的浏览器,都将站在一条平等的起跑线上,产品之间的竞争集中于安全性、速度、人性化功能、跨平台等多个方面,在这些领
域,Firefox的超强竞争力不言而喻。同时,操作系统也慢慢从前台退到后台,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没有人再关心你用的是Windows还是Linux,
更多注重应用软件自身的品质特性,PC也将迎来一个真正的全面开放时代。
倘若你希望使用更安全的浏览器软件,或者干脆有意转向免费的Linux平台,现在使用Firefox是值得鼓励的做法。Firefox用户群体越庞大,网
站开发者便会对W3C标准越重视,微软的自定义规则将逐渐失去效用,最终我们将夺回对网页标准的主导权。到那个时候,愿意使用哪个浏览器全凭个人喜好,而
不必像现在这样被某一家企业牵着鼻子走。
独立、跨平台的特性
Firefox可以同时在Windows、Linux、Mac
OS、FreeBSD、Solaris等等几乎所有的操作系统中运作,而未来的IE不再有独立版本,将专属于Longhorn平台。看到Firefox的
空前成功,微软曾经邀请Firefox阵营,让它离开其余操作系统独家支持Longhorn,这个要求被负责Firefox项目的Mozilla基金会断
然拒绝。在未来的发展中,Firefox仍将保持自身的跨平台特色,无论在Windows、Linux、Mac
OS还是其它操作系统环境下,都可以一致的面貌出现。只要你习惯使用Firefox上网冲浪,便会发现无论使用哪一个操作系统都无关紧要,这对于同属开放
阵营的Linux显然有很大的正面推动作用,而微软所担心的也正是这一点。
对长期使用IE的用户来说,初次接触到Firefox难免无从下手,除了操作界面不同之外,Firefox独有的扩展插件、换皮肤功能更是让这部分用户感
到陌生,许多人在刚接触Firefox时感觉其配置繁琐,遂认为Firefox不如IE好用,这更多是遭受“先入为主”习惯的荼毒,其实,只要花费不到
10分钟,你便能让Firefox按照你的意愿工作。
Firefox的扩展插件
借助插件增强功能的思想也是Netscape早年的产物,这个功能在当时并没有被充分利用,但它却最终成为Firefox最重要的特色。为数众多的第三方
插件让Firefox获得超强的可定制性,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插件让标签浏览功能更完善,或者将网页内任何一个广告完全关闭,或者增强收藏栏的管理、显示
网页流量等等,目前Firefox存在数量庞大、功能各异的扩展插件(Extension),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安装,打造一个功能强大且易
于使用的Firefox。下面,我们就向大家介绍几个功能各异的常用插件。
Tabbrowser Preferences
Tabbrowser Preferences是个标签浏览增强插件,在Firefox安装好之后,虽然也支持标签浏览功能,但只有点击鼠标中键时才会打开新的标签页面,若像往常一样使用左键点击,链接会在一个新的Firefox窗口中打开,标签功能大打折扣。
没关系,我们可以借助Firefox提供的插件管理窗口连上官方网站,找到Tabbrowser
Preferences插件并点击安装,重启之后这个插件就生效了。此时在Firefox菜单上提供的“选项”窗口中,可以看到一个“标签式浏览
(Tabbed Browsing)”项目,点击进入后你便可以进行相关设置,如可将链接设定在新的标签页(New
Tab)中打开,关闭弹出窗口等等,还可以设定新标签页在前台或后台开启。相比Maxthon等IE核心的浏览器,Firefox借助插件可以获得更出
色,高可定制化的标签浏览功能,前提只是要你稍微花几分钟时间进行简单设置。
Add Bookmark Here
如果打开某一个值得收藏的站点,大家自然会将它放在收藏夹中。然而,收藏夹往往又包含多个文件夹,你必须选定好位置后才能将它收藏起来、一般需要两步点击
操作,这一点同IE相当。安装Add Bookmark
Here插件可以将这个步骤大大简化,插件生效后,每个收藏文件夹的菜单下方都会有一个“Add Bookmark
Here”选项,只要点击该选项你便可以将该页面收藏入指定的文件夹中,非常方便快捷。
FlashGot
FlashGet是一个非常流行的下载工具。若使用IE浏览器,我们只要在页面提供的下载链接处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定“使用网际快车下载”,
FlashGet便会自动启动,下载相应的文件。不过,FlashGet并不能直接支持Firefox,要实现类似的操作可以借助“FlashGot”插
件实现。除FlashGet外,FlashGot还可以支持Free Download Manager、Net Transport
、GetRight、ReGet等许多下载工具,功能颇为强大。
Adblock
如果你对网页上数不胜数的动态广告、图像或Flash感到厌烦,Adblock插件不可不用,它的看家本领是几乎可以将整个网页内的任何一个
Flash动画、图像都停止显示,页面变得清爽无比。在Mozdev.org的插件排行榜上,Adblock长期占据第一位,足见受欢迎程度。不过笔者并
不是太喜欢用它,Adblock只是提供一个关闭按钮,每一幅图像/动画的关闭操作必须手动执行,显得有些繁琐。再者将动态广告完全关闭之后,页面固然变
得清爽无比,可版面也会变得比较别扭。如果不是特别厌恶网页广告的话,此插件可用可不用。
IEView
IEView是一个非常不得已的插件。目前还有一些网站采用非标准代码编写,只能支持IE,用Firefox等其它浏览器浏览时会出现页面混乱或功能失效
的问题,此时我们就不得不转回使用IE。常规操作是重新打开IE窗口,并将链接复制到地址栏中,回车之后才能载入页面。而IEView插件可以把这个繁琐
的操作大大简化,当遇到网页显示不正常时,只要在空白处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View this page in
IE”项目,系统就会自动开启IE程序并显示该网页。从笔者的经验来看,99%的网站都能够很好兼容Firefox,只有1%左右的站点才需要使用IE进
行浏览,尽管很迫不得已,但IEView插件仍具有存在意义。
以上介绍的只是几个常用的扩展插件,在Firefox的官方下载站点上,大家还可以找到数量庞大、功能各异的其它插件,有时间的话大家不妨挖掘挖掘。Firefox不仅好用、而且好玩。
Firefox的换肤功能
Firefox的另一个重要特性就是换皮肤功能(Theme),相信有不少人和我一样早就对软件的单一外观感到腻烦,更具美感的界面会让用户在操作的过程
中感到赏心悦目。Maxthon、腾讯TT之类的IE核心浏览器都具有换肤功能,但它们无论在界面美化程度还是可定制性都无法同Firefox相比。
Firefox的换肤操作类似于安装扩展插件,点击菜单上的“工具”|“主题”项目,会弹出一个主题窗口,左边是已安装的主题罗列(默认只有一个
“Firefox Default
2.0”),单击后可在右边的窗口预览该主题的外观样式。窗口的下方有一个“获取更多主题”链接,选定之后我们就可以进入Firefox的官方主题大本营
里,从中选择自己的喜欢的主题安装。安装方式也很简单,点击主题页面的“Install
Now”即可,安装完毕之后重启Firefox,你便会发现主题已然生效。然而,官方站点的主题似乎不够丰富,笔者在许多第三方网站上找到大量优秀的主
题,其中可模仿成苹果Safari样式,或者Firefox苹果版默认的界面样式(Windows版与Mac版默认主题不同,后者外观更出色),倘若配合
Windows XP的主题修改和插件定制,Firefox可以实现极其优秀的外观效果。
Firefox的书签工具栏
更简便好用的收藏界面也是Firefox的主要优点之一,打开Firefox之后,大家可以在地址栏下方看到一个“书签工具栏”,我们可以将收藏夹内的子
文件夹直接加在工具栏上,再配合“Add Bookmark
Here”扩展插件,浏览网页的操作效率倍增。这个时候你再将它与IE作对比,恐怕只有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愿意打开IE了。篇幅有限我们不再详述,操作都
很简单,相信大家在实际配置时不会遇到什么障碍。
前程远大的Firefox
如果你有耐心看完整篇文章,便会对Firefox的技术情况及其历史有着深入的了解。Firefox
1.0不仅仅只是一款具有高可用价值的浏览器软件,它的巨大成功更是让互联网和软件业界重新找到应该前往的方向—更自由,更公开,遵循共同的标准,利益分
享,而不是牢牢被某一家公司牵着鼻子走,而后任人鱼肉。在Firefox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整个开源阵营以及用户的真切呼唤,在他们看来,软件应该朝着更
好用的方向发展,而在商业企业看来,应该开发出的是更赚钱的软件。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后者有什么过错,而是说明不同的目的将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正如
Firefox与IE。
客观地说,Firefox尽管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赢得超过2000万用户认可,但它只是占据5%的市场份额,IE的占有率仍高达90%。Firefox现
在已经非常成熟,下一步应该如何发展?作为Firefox的灵魂人物,年仅24岁的Ben
Goodger(最近它加入Google,但表示其主要工作仍是从事Firefox后续版本的开发)希望未来的Firefox能够取代IE成为最流行的浏
览器。
在发展十余年之后,Windows几乎丧失了创新的源泉,IE不知道应该朝向哪个方向发展,微软甚至都懒得抄袭对手的优秀特性。Longhorn被寄以厚
望,但仔细深究发现它仍然是个赚钱机器—三维界面需要强劲硬件系统的驱动(也许使用Word都要求你拥有一块高性能显卡),号称快速搜索文件的WinFS
文件系统因为“技术太复杂”而胎死腹中,相比之下,Google桌面搜索工具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就实现微软梦寐以求的闪电搜索功能。至于IE,未来它将没有
独立的版本,成为Longhorn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相反,开源阵营此时充满了活力,许多开源成果得到成功的应用。Intel向它抛出橄榄枝,IBM更是
开源阵营的坚强后盾,在未来30年的第二个PC时代,微软很难再重演昔日好时光。回过头来,跨平台的Firefox作为非Windows平台的浏览器中坚
力量,能够击败IE已经不仅仅关系到自身,它的背后是整个开源阵营同微软的角逐。
现在,Firefox按部就班朝向这个宏伟的目标前进,2005年4月,我们将看到Firefox 1.1发布,之后Firefox
1.5、2.0将陆续推出。其中,Firefox
2.0的功能将包括对图形引擎增强、标签页面、密码管理、软件升级、软件下载以及对Mac版的性能优化,始终保持对W3C新技术的紧紧追随。不过我们认为
更重要的变革将是Firefox与Gnome走在一起,Firefox向Gnome开放了API接口,二者目前已经可以很好地协同工作。今后,这种结合将
会在更深的层次上,看起来同IE整合于Window很类似,但二者本质区别在于Gnome只是Linux的桌面环境,Firefox与之整合的目的并非是
击败什么别的什么竞争对手,而是让Firefox、Gnome和Linux可以协同工作得更好。现在,Mozilla基金会和Google成为
Firefox的坚强后盾,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Firefox将变得更加富有诱惑力,进而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
Netscape、IE与Firefox的历史纠葛
在1994年之前,互联网远还没有达到流行的程度,少数接触网络的幸运儿们可以使用NCSA
Mosaic浏览器来浏览一些非常简单的网页—Mosaic由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超级计算机应用程序国家中心(NCSA)所开发,0.1版本于1993年
3月推出,它实际上也是Netscape与IE的共同祖先。
1994年12月,Netscape浏览器的1.0版本发布,这让人们在NCSA Mosaic之外有了更好的选择。当时Windows
95还没有问世,互联网也尚未流行,Netscape
1.0的用户群体为数尚少,但它在技术上的成就奠定了Netscape作为重量级浏览器产品的基础。在后来的一年多时间里,Netscape陆续推出
1.1、1.2等许多个版本,此时Windows
95操作系统已经慢慢普及,计算机由486升级到Pentium系统,互联网的应用也获得快速发展,Netscape凭借先入为主的优势成为最流行的浏览
器产品。1996年3月,Netscape
2.0版推出,它率先支持JavaApplets和JavaScript语言,并引入对QuickTime插件的支持,Netscape
2.0因此更显成熟。而当Netscape推出之后,后知后觉的微软也开始意识到互联网所具有的战略意义,它决定开发自己的浏览器来击败
Netscape。此时已经是1995年初了,可在短短几个月内微软就拿出了自己的Internet Explorer 1.0(Internet
Explorer,简称IE,下同)浏览器。IE 1.0也是以NCSA
Mosaic浏览器为基础改造而来,它的发布时间是1995年8月份。同年11月,微软心急火燎地推出2.0版本,之后的1996年8月,3.0版本接着
推出,而在这个时候,发展到3.0版的Netscape已经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成为浏览器的主宰者,微软的IE系列并没有对它造成实质性的威胁。
1997年4月,微软开始推出IE
4.0系列版本,这个版本几乎是恶评如潮,同样发展到4.0的Netscape却一路高歌猛进。然而,Netscape的好日子并没有永远继续。到了
Windows 98时代,微软公司拿出一记必胜绝招,将IE与Windows
98捆绑在一起免费提供,由于此时的IE也慢慢变得好了起来—既然操作系统中提供了浏览器,为什么还要单独购买一个呢?绝大多数用户都有这样的想法,结果
在很短的时间内Netscape的用户群体迅速萎缩,市场占有率急剧下降。
面对微软的强大威胁,Netscape在1998年11月决定将软件免费、且公开所有的程序源码,将主要力量放在商业市场。这个措施几乎还没来得及实施,
Netscape就被AOL美国在线所收购。不过,AOL并非是想开发浏览器同微软的IE竞争,而是将它作为对微软的反垄断案的一个筹码。之后,
Netscape虽然陆续发展出4.X、6.X系列乃至7.X系列,但都毫无影响力可言。微软与AOL的反垄断官司在2003年5月完结,
Netscape项目在7月份就被AOL冻结并将大部分Netscape
开发人员解雇,到此为止属于Netscape的时代就完全结束了。不过AOL还是作了一件好事,所有的Netscape原始代码被送给开源社群自行开发,
同时协助成立了非盈利性的“Mozilla基金会(Mozilla Foundation)”,它也是现在Firefox浏览器的管理和推进组织。
Netscape、Mozilla、Mozilla
Firefox,这些跳跃的名称也许会让许多读者感到十分混乱。其实三者的联系非常简单,Netscape最早的开发项目代号采用“Mozilla”这个
名称,它取材于“Mosaic浏览器”和美日都十分受欢迎的Godzilla哥斯拉怪兽(我们可以看到Mozilla的程序图标是一个怪兽图案)。在
Netscape进入开源社群之后,他们索性用回“Mozilla”这个原来的名字。再后来,开发人员发现Netscape的旧代码存在太多的先天性问
题,导致程序臃肿、运行缓慢,几经商讨之后,Mozilla基金会的开发者们决定从零开始重写代码,这项工作自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但涅盘而出的
Mozilla由此脱胎换骨。
Mozilla套件包含Mozilla浏览器和邮件客户端,我们可以将它看作“Netscape
Communicator”套件的直接后续。为了让程序更加精简高效,开发者们决定将浏览器和邮件客户端程序独立出来,Mozilla
Firefox和Mozilla Thunderbird就此产生,至于前身为“Netscape
Calendar”的日历功能部分,则演变成一个名为“Sunbird(太阳鸟)”的独立项目,该项目目前仍处于0.2版的初始开发阶段。本来,
Mozilla基金会打算将多功能的Mozilla套件项目完全停掉,单独发展Firefox、Thunderbird和Sunbird三个项目,但由于
有不少商业机构都已在使用Netscape
Communicator套件,Mozilla基金会才决定保留Mozilla套件的发展,并定期将Firefox、Thunderbird中的最新开发
成果引入。不过我们还是建议大家使用独立的Firefox和Thunderbird软件为好,毕竟这二者在速度、功能更新方面都表现更佳,至于那些原本使
用Netscape
Communicator套件的企业客户,则可平滑迁移到多功能版的Mozilla套件之中,两者的接口完全相同。当然,这更多是针对欧美地区的企业用
户,国内使用Netscape Communicator的人群估计少得可怜。
有必要提到的是,Firefox之前曾经有Firebird、Phoenix等两个名字,这些名字与其它产品的品牌有些相似,先后都遭到弃用,直到最后才
选定为“Firefox”。一些不了解内情的用户难免会为此感到困扰,或许这是开源软件的一个共有弊病吧,毕竟要采用哪一个开发方向、如何推广、取什么样
的名字都必须由各成员民主决定。
● Netscape Communicator:包含邮件客户端、新闻组客户端的完整套件,从4.X版本开始;
● Mozilla Suite:开放源码后,由Mozilla基金会主导的多功能套件,相当于Netscape Communicator的后续版本,包含网页浏览器、邮件客户端、新闻组客户端、IRC聊天工具、HTML编辑模板等等;
● Mozilla Firefox:独立的浏览器,目前发展到1.0正式版,简称为“Firefox”;
● Mozilla Thunderbird:独立的邮件客户端,目前发展到1.0正式版,简称为“Thunderbird”;
● Mozilla Sunbird:独立的日历管理软件,目前发展到0.2预览版,简称为“Sunbird”。
[看完有点像广告片,呵呵,不过有些说明很实用,个别文字有删除]
嘿,预祝新年快乐!
は、あなたのウェブサイトにその幻想対象物質の共有に係る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私は、検索エンジンでそれを発見しました。あなたがはるかにariclesを投稿する場合、私は戻ってくることを確認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す。
新作 ANOTHERSHOP RAG 8783 デニム長袖シャツ☆メンズ ウォッシュ加工 ダメージ加工 カジュアル アメカジ ストリート サロン
ありがとう。私はGoogleでそれに走りました。あなたがより多くのariclesを公開した場合、私は再び戻ってチェックします。あなたがここにあるhuanhangrnグレートブログは、あなたのポスト:)
これは本当にyoureの提供など素晴らしいリソースです、あなたは自由のための不在を与えます。私は、無料で最高品質のリソースを提供することの価値を理解するWebサイトを見るのが好き。それは?の時代遅れのものになることについてのルーチンの周りに来ます。
は私は最終的には、この時点で文書化されている素晴らしい技術に関する再びお礼を言うためにあなたの観察のビットを構成したいと考えました。それは、多くの人々は主にあなたが今まで決めた場合は、それを行っていることができることを見て、自分でいくつかの現金を作る際に電子書籍として販売のために提供したのと同じものを広範囲に与えることにあなたのような人々の非常に素晴らしく寛大です。これらの戦略は、さらに、他の誰かがこの問題に関して、より良い取引を発見するだけで、自分のような同一の情熱を持っていることを確認するために巨大な方法を務めていました。私が豊富な、より快適なインスタンスが先にあなたのウェブサイトを見ている人の存在を知っています。すべての
doesnのように私には見えます
あなたが持っているかもしれないがいくつかの話した詳細のトピックは、あなたについてのFAQを行うために取り組んでいますこの懸念将来内の内部に、私がしたとはるかいくつかの可能性が高くなります、他の読者に共通することになるだろう。